1975年5月19日,我進入水產試驗所服務。海功號試驗船也在當年7月12日命名下水,因此海功號試驗船的後續整備工作是我初進水試所的重點工作。海功號好像是我從小豢養的黃金獵犬,有一種割捨不掉的感情。因此,當碧菡老師為了讓台灣民眾能了解海功號首航南極洋的過程,及對台灣漁業的貢獻與重要性,撰寫《極地任務--追夢海功號》一書時,也儘我所知提供所需的資訊。
誠如作者在書後記所言:我,平庸一生,被埋沒冷落本理所當然;而曾為華人創造國際性榮耀的海功號,怎能以如此不堪的處境,讓曾見證它揚威國際的「戰後嬰兒潮」世代,為它的晚景淒涼正如自己的年華老去而唏噓浩歎?碧菡老師花了一年多的時間,除收集相關船舶、漁業與海洋專業知識外,也蒐集當年有關海功號的簡報與個人的筆記、日記資料,只為了使本書內容力求合乎事實真相。對執行開發南極漁場任務期間,每一位工作人員的個人背景和內心世界,絕不能只憑個人臆測。因此,先後訪談了當年參與計畫的重要人員,如農復會闕壯狄組長、盧向志顧問、陳長江船長、簡華龍大副、楊漢魁二副、戚桐欣股長、張明添觀察員、胡宗駒記者以及李燦然領隊家屬等。為了讓社會大眾能產生閱讀興趣,更採用了類小說的寫作方式。
1976年12月28日海功號首航南極洋進南非開普敦港補給,王敏昌在碼頭攝影留念 |
2010年6月9日,胡宗駒先生在他的部落格撰文「走入歷史」,訴說2010年 6月8日參加國立海洋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與台灣海洋保育學會主辦的「世界海洋日」及「海功號首航南極洋34周年禮讚」系列活動,在基隆碧砂漁港重見海功號,登船走在鏽蝕斑駁的甲板上時,不禁有想哭的傷感。相信這是曾與海功號一起乘風破浪的人的心聲。
當年隨船首航南極洋人員2010年重返海功號甲板(張明添、王敏昌、胡宗駒) |
很榮幸有先睹為快的機會,喚起我南極任務中最珍貴的回憶與心路歷程,讓台灣漁業史上最輝煌、最重要的一頁重現於世,既可發揚海洋文化,也可鼓勵有志青年發展海洋事業。為了對其所撰寫人事物的過程,一定要先有較具體而完整的了解才下筆,這就不得不對碧菡老師敬業的勇氣和堅持由衷感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