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6日 星期五

台灣的圍網漁具漁法-3‧鰹鮪大型圍網

鰹鮪大型圍網(tuna purse seine),有稱為美國式單船圍網,屬於遠洋大型單船式圍網large-scale purse seine。美國早在1914年首次以單艘式圍網漁法捕撈鰹鮪魚類,經十餘年的改進船隻大型化、作業省力化,發揮高於日本延繩釣漁法約10倍之生產力。日本在1971年開始建造1000噸級大型美式鰹鮪圍網漁船,主要在南太平洋海域作業,所捕獲之正鰹及小黃鰭鮪成為世界鮪罐頭市場原料主要來源。
1984年台灣自行建造的900 噸級單船式圍網船「豐國 707」
台灣在1982年底,從日本引進美式鰹鮪大型圍網漁船,初期並聘日本技師指導。1984年台灣自行建造的900 噸級單船式鰹鮪圍網船「豐國 707」開始參與作業,短短10年作業船隻已增到44艘,其中有2 艘配備有直昇機輔助作業。台灣的鰹鮪大型圍網船都集中在西南太平洋密克羅尼西亞、巴布亞新幾內亞等島國的專屬經濟海域及鄰近公海作業,年產量超過100,000公噸,使我國成為世界上最重要鰹鮪圍網漁業國家之一。 
配備直昇機的鰹鮪大型圍網漁船「豐國 736」
現代化鰹鮪大型圍網漁船多是1000噸級以上,船型採流線型設計,船首船尾裝有側推器,可以防止在起網時船身陷入網中。駕駛室在船艏,配備有主機遙控裝置、衛星定位儀(GPS)、全方向探魚聲納、航海雷達及海鳥雷達、短波無線通訊器等。駕駛室上面設瞭望台,備有高倍率雙筒望遠鏡,供觀察魚群、偵查流木及海面海鳥狀況。 
船尾成斜坡狀的單船式鰹鮪圍網船
單船式鰹鮪圍網船最大特徵就是船尾成斜坡狀,搭載1 號帶網快艇。船尾前即網台,網台前方為漁撈作業甲板,甲板下是魚艙。漁撈機械幾乎全都是油壓驅動式,主要有締括綱絞機和揚網機(POWER BLOCK)。 甲板上另外搭載2 號及3 號兩艘機動快艇,艇上配備有魚探機及無線電對講機。 
鰹鮪大型圍網海上作業情形
網具多採用尼龍無結節網地編成,身網網目10.5公分,網長1200 -1550公尺,網深120 -300公尺。身網有兩個「捕魚部」和一條「切帶」,當圍捕到魚的數量多時,可以把魚分隔在兩處,再撈取進艙。身網的四周邊緣加上一段由較粗網線編成的網片叫作「緣網」,用以保護身網。 
鰹鮪大型圍網作業示意圖
浮子是塑膠製圓筒型,以直徑22公釐的尼龍繩串連為浮綱,圍網時機動快艇可以拉起串繩掛在艇邊防止浮子綱沉下水面,同時阻止網內魚群脫逃。 
沉綱是鐵鍊,沒有沉子,以尼龍繩連結沉綱和緣網。每隔5.8公尺結付一個鐵環。締括綱通過鐵環,在投網包圍魚群後束攏,把鐵環縮聚在一起封閉身網下方,阻止魚群從網下潛逃。現代化鰹鮪圍網船改用鉛製締括環重 7.5公斤具有活動鎖扣及滾輪裝置,增加身網沉降速度,並簡化揚網作業,節省人力。
鰹鮪大型圍網首要工作-尋找魚群
鰹鮪圍網漁船到達漁場後,首先要尋找魚群。最常用的是目測法,由航海船長帶領船員輪班在瞭望台用高倍雙筒望遠鏡觀察四周海面。有經驗的漁撈長可以根據海面異常情況判別魚群大小、動態。其次是聲納、雷達等儀器探測法。魚探機、聲納可以探測到目測無法看到的較深水層的魚群棲息水深、分布狀況及數量,海鳥雷達可以發現更遠處海鳥的蹤跡。此外,有直昇機偵察法。直昇機可在 100公尺上空偵察追蹤魚群,偵察的範圍大、效率也高。 
圍網次要工作-包圍魚群收攏締括綱
發現魚群後,漁撈長根據魚探機及聲納資料判別魚群種類、大小、數量、游泳方向等,考慮海流、波浪、風向風速等因素,決定投網的方法。先放下2 號、3 號機動小艇,指揮船員就投網位置待命。當下令投網時,立即放開1 號快艇上的鉤扣,1 號快艇沿著船尾斜坡滑下到海面,然後開動引擎拖曳著網的一端,聽從漁撈長無線電話指揮前進包圍魚群。同時網船則一面注意魚群動態,一面調整船速和航向,配合2 號、3 號小艇的追趕魚群,繼續投網包圍魚群,直到和1 號快艇會合。1 號快艇靠近網船左舷船首將網的一端遞交網船,然後繞到網船右舷橫向拉曳網船。網船解開締括綱,將締括綱兩端捲進絞機,迅速收攏締括綱,締括環集中懸吊在締括綱的中央。然後啟動揚網機開始把網捲上船,依序解開締括環的鎖扣,捲揚上船的網整理堆放在網台,右舷邊放浮綱,中間堆放身網,左舷邊放沉綱及締括環。 
圍網最後工作-撈魚進艙
起網到最後的捕魚部時,1 號快艇把拖曳網船的工作交給3 號艇,然後繞到網船的左舷將捕魚部的浮綱拉掛在快艇的右舷繫牢,2 號艇則在1 號快艇的左舷拖曳著1 號艇,使捕魚部能形成網池。利用大抄網插入網池抄魚,由網船的吊桿滑車吊到網船作業甲板的漏斗上方,將魚卸落到漏斗滑道流進-17 ℃左右的冷鹽水艙預冷。 作業完畢,進港轉載漁獲。
台灣重要的遠洋漁業--鰹鮪大型圍網漁業
台灣在1982年從日本引進美國式鰹鮪圍網的技術成功後,經過二十多年來全體業者的努力,奠定了鰹鮪大型圍網漁業發展的基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