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6日 星期日

當陽軍艦礁

        『當陽艦』,編號DDG-911,是第六艘沈放的軍艦礁。艦身長390.5呎,寬40.9呎,吃水19呎,排水噸位3,480噸。2002年10月31日,投放在宜蘭石城魚礁區,水深48.6M,中心位置經緯度24-57.219N、121-57.047E (WGS84),亦即在萬安艦礁的東南方約一公里(0.59)處,船體座東北朝西南,船首向258.8度,船身倒臥側躺在海床上,船甲板向西(陸地方向)船底向東(外海方向)礁體完整。海底底質屬於細砂質海底,礁體分佈水深在38~50公尺左右。

當陽艦座落在海底情形(吳木生繪2003.11.02)
        2003年7月28日及11月2日吳木生等潛水觀測,礁體上艙房前方離船艏約22公尺處斷裂左傾倒90度,其餘船身均正座海床,無明顯沙埋現象亦無廢棄漁網;觀測到的附著生物有海鞘、藤壺、水螅、海綿、牡蠣、海百合、軟珊瑚;魚類有天竺鯛、河魨、獅子魚、臭肚魚、笛鯛、石斑魚、珈珞鱠、柴魚、雀鯛、立旗鯛、金花鱸魚、鸚鯛等。因為投放的深度深達50公尺,影響潛水人員實際的安全作業水深及時間。

2010年12月25日 星期六

鎮海軍艦礁

        『鎮海艦』,編號LSD-192,第五艘沈放的軍艦,是目前沈放的所有軍艦中噸位最大的一艘軍艦。艦身長475.9呎,寬72.7呎,吃水18呎,排水噸位9,375噸。2001年12月09日,投放在屏東小琉球南福村魚礁區,水深35M,中心位置經緯度N22°19.05,E120°21.25(WGS-84),位於琉球鄉南福村的南方約1海浬處。海底底質主要為珊瑚礁盤,有部分砂地穿插其中。

鎮海艦座落在海底情形(吳木生繪2003.12.04)
         船身呈裂解狀態,船首及船尾為所見的大型船體結構。船尾段為無頂天井,面積約為25公尺×25公尺,目前尚存兩邊船壁艙房,高約5-8公尺,以及底部甲板。甲板上堆疊相當數量的電桿礁,約10%呈現斷裂或是散落。船艏的平面面積約為30公尺×25公尺,左傾約45度。在船艏及船尾中間的船身,則為大型鋼板或解體碎片,堆疊在海底。殘骸約略呈西北(船尾)-東南(船艏)走向,艦體完整性約為30%,殘破的船體邊緣及碎片明顯鏽蝕。
        92年9月19日及12月4日吳木生等的潛水觀測,發現船隻除船艏約15公尺及船艉約20公尺保留完整外,絕大部分船身都已解體斷裂,且船艏已左傾倒90度,部分掉落沙地的電桿礁有沙埋現象但未發現廢棄漁網;觀測到的附著生物有海綿、藤壺、水螅、海鞘、軟珊瑚;魚類有蝴蝶魚、雀鯛、立旗鯛、粗皮鯛、鸚鯛、角鰈、河魨、金花鱸魚、秋姑魚、烏尾冬、管口魚等。船艏甲板及船身上已有為數眾多的石珊瑚幼苗,顯示本礁區之環境有利珊瑚礁棲息成長,亦可提供完整之生態食物鏈環境。
鎮海軍艦礁已成為小琉球的最佳潛水景點

2010年12月19日 星期日

慶陽軍艦礁

慶陽艦座落在海底情形(吳木生繪2004.11.30)
        『慶陽艦』,編號DDG-909,是第四艘沈放的軍艦。艦身長376.5呎,寬39.5呎,吃水18呎,排水噸位3,050噸。2001年11月02日,投放在台北縣貢寮澳底魚礁區,水深40M ,中心位置經緯度N25°02.970,E121°57.160(WGS-84),位在澳底東方,核四廠進水口外約3海浬處。海底為砂地及礁盤之交接處,海流旺盛,漲潮流向西北,退潮流向東南。
        92年7月19日、8月17日及11月1日吳木生等的潛水觀測,發現船隻已斷裂成5大段,長約15公尺的船艏斷裂已完全左傾倒約90度,全船座南南西朝北北東,船身右側有高起之沙堆,船艏及船艉均有發現大量廢棄漁網;觀測到的附著生物有海綿、藤壺、水螅、海鞘、軟珊瑚;魚類有立旗鯛、雀鯛、鸚鯛、河魨、黃機魚、柴魚、天竺鯛、獅子魚、管口魚、紅甘魚、粗皮鯛、烏尾冬、臭肚魚、蝴蝶魚、板機魨等。礁體上有甚多流刺網覆蓋,海上有非常多的流刺網漁船及海釣娛樂漁船在此作業。
        93年8月21日(農曆7月6日)吳木生、陳世明、李建儀、胡志民、鄭鍾興、劉拱琪、吳祖彥等潛水觀測,水質混濁,能見度約4~5m,礁體坐落於沙質與岩石混合地形上,沒有位移,但礁體已損害嚴重,中間部分以及駕駛台全都往右側倒塌解體,覆網情形嚴重。礁體上可發現一些生長美麗的軟珊瑚,大部份集中在中段,豐富魚群圍繞,有龍蝦棲息其中。

2010年12月16日 星期四

岳陽軍艦礁

        『岳陽艦』,編號DDG-905是第三艘沈放的軍艦,艦身長376.5呎,寬41.75呎,吃水19呎,排水噸位3,320噸。20011013日,投放在花蓮奇萊鼻魚礁區,水深28M,位於花蓮港北方奇萊鼻東,位置為24-00.584N121-39.453E (WGS84)海底底質主要是小中型卵石及岩盤混合區,海流常在此形成漩渦狀海流,漲潮流向東北,退潮時流向西南,水質透明度較較差。

岳陽軍艦礁坐落在海底情形(吳木生繪2003.12.10)
        投放之岳陽艦礁似乎已經解體分散,最大礁體高度僅5公尺而已,船身成裂解狀態,船尾為僅存最大的船體結構,大小約有10公尺×10公尺,高4公尺。其餘船體多呈解體碎片鋼板,散佈在海底,高度僅有0.5-1公尺,混雜在大型鵝卵石之間。殘骸約略呈東北-西南走向。評估船體僅剩不到15%的結構完整度,可見嚴重的鏽蝕情形。碎片散佈在水深25-30公尺,海底滿布大型鵝卵石(直徑約為50-100公分),或礁盤。
        92924日及1210日吳木生等潛水觀測,礁體僅剩船艉長度約15公尺外,其餘船身均已解體破壞散落四處,涵蓋面積廣泛,但無明顯沙埋現象亦無發現廢棄漁網;觀測到的附著生物有水螅、海鞘、藤壺、海綿、軟珊瑚;魚類有立旗鯛、柴魚、蝴蝶魚、河魨、鷹斑鯛、石鱸、大眼鯛、黑毛、臭肚魚秋姑魚、粗皮鯛獅子魚、金花鱸魚、紅尾冬、雀鯛、管口魚、鷹鯛等。

2010年12月11日 星期六

凌雲軍艦礁

      『凌雲艦』,編號AP-522,為第二艘沈放的軍艦礁,艦身長328.7呎,寬47.9呎,吃水16呎,排水噸位4,262噸。2000年12月16日,投放在澎湖七美魚礁區,水深30M,位於澎湖縣七美鄉東南方。礁體分佈在水深22~32公尺,座東北朝西南西。海底底質主要為細至中沙,泥質含量低。
側掃聲納探測到凌雲軍艦礁在海底情形(王敏昌2003)
        2003年9月8日及12月17日吳木生等潛水觀測,礁體完整,向右傾倒60度,有明顯沙埋現象;附著生物有牡蠣、海鞘、藤壺、水螅、海綿、海膽、軟珊瑚;魚類有烏尾冬、黃雞魚、紅甘魚、鷹鰩、三線雞魚、立旗鯛、硬尾魚、圓刺燕魚、魟魚、雀鯛、白頸赤尾冬、金花鱸魚、鷹斑鯛、鸚鯛、河魨、蝴蝶魚、獅子魚、天竺鯛、河魨、臭肚魚、鰹魚等,聚集魚類眾多,效果十分良好。
        2004年7月29日吳木生、李淳銘、陳靜怡、劉毓興、顏家瑞等潛水觀測,水質中含有細沙及浮游生物、水母,能見度大受影響,只有15m。凌雲軍艦礁外層鋼板已經有腐蝕現象,內部結構還算完好,右側傾倒處已遭細沙埋入1m,礁體附著生物以牡蠣、藤壺居多,其次為海鞘、水螅、海綿、海膽。魚群多為黃雞魚、三線雞魚,硬尾數量最多。
        2005年2月5日吳木生、李淳銘、李建儀、顏家瑞等潛水觀測,冬天水質較為清晰,能見度約有20m。底部細沙已經堆積軍艦礁兩側,高度約有2m,礁體已經被沙埋入約1m高。發現艙房內的空洞過多,隱密性不足,魚群躲藏空間不夠,常會有新魚種出現,但數量不多,無法穩定成長。另外發現已經有多處軟珊瑚以及石珊瑚成長,高度約在10~20㎝左右。
凌雲軍艦礁坐落在海底情形(吳木生繪2004.07.29)


2010年12月5日 星期日

憶海功號首航南極洋(3)

        一切陰霾隨著南極蝦的出現而消失。大家的工作情緒high到最高點,起網作業無懼冷風冰雪,大量清一色南極蝦卸下在處理台,全體人員總動員煮蝦、裝盒、送入冷凍室,人人臉上都掛著興奮的笑容。2月7日結束作業,共下網89次,捕獲南極蝦140噸。返航途中,船外各種大小漂流的冰山、鯨群都成為大家拍照留念的最佳背景。而公佈欄每天都有各方打來的賀電。原來船自從離開開普敦後,每天船上的點點滴滴,媒體朋友都經由船上電報傳回國內各報紙,海功號南極行成為全國的新聞焦點,也是全球華人所關注的事。
        2月17日海功號回到開普敦,領事洪健雄先生特別在領事館設宴慶賀全體人員,隨後生物系主任曾文陽和記者團先行搭機回台灣。領隊李燦然博士、加工系主任陳茂松、顧問農復會技正盧向志等三人則為慰勞海功號海上作業的辛苦,招待大家到好望角旅遊參觀,陪伴船上人員直到2月23日目送海功號出開普敦港才搭機回台灣。就在臨出港前夕,2月22日晚上約七點,五六個壯碩原住民船員抬著長約3公尺,寬高約40公分,內用黑色油紙包裹,外用木板條裝訂的箱子進實驗室,堆靠牆邊。船長說是領事館託運回台的東西。
        3月26日晴朗的好天氣,船長昨晚宣布船要靠市區客運碼頭,有歡迎會請大家穿正式服裝。上午九時,海功號緩緩滑進基隆港,沿基隆港岸邊只見人山人海對著海功號揮手。託媒體朋友之福,天天報導海功號在南極洋冰山群中捕撈南極蝦作業點滴,使海功號船上成員都變成「南極英雄」。我不是「南極英雄」,我只想做一個『不是坐船的研究員』而已。
        誠如聯合報記者呂一銘的感言,『能夠與海功號乘風破浪,首航南極洋,是一生的榮幸』。至於領事館託運的木板條箱子,船員說海功號在進基隆港的前一天晚上,靠泊深澳港外清理船體時,當天深夜外交部就派人來接運走了。「海功號首航南極洋」中,相信同船的同事也有同樣的感受,我們都做到了『不是坐船的研究員』。

2010年12月3日 星期五

憶海功號首航南極洋(2)

        海功號在12月28日抵達開普敦,全體人員在海上航行了26天,看到從台灣搭飛機至開普敦的領隊漁業系主任李燦然博士、生物系主任曾文陽、加工系主任陳茂松、顧問農復會技正盧向志、中央通訊社記者胡宗駒、聯合報記者呂一銘等六人,由駐開普敦領事館人員陪同在碼頭上迎接,每個人都很高興,尤其知道她們也要一起隨海功號船出海,更是興奮。忙著清理樓上讓出的房間,把沙龍室改成記者房間。蔡記者說他已習慣住樓下船員室。
        蔡記者一路隨船而來,進港後仍和研究人員及幹部船員混在一起。但在進港後第四天,一早就聽到蔡篤勝記者在船艛上大聲咆哮,手裡拿著聯合報海外版報紙,只瞥見斗大標題「盲人騎瞎馬」,跟他所寄回報社的新聞稿完全不同。從此不再和我們混在一起,緊跟著領隊、顧問、船長、主任們天天去開會。我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只感覺氣氛怪怪的,船上臨時添購一艘救生小艇,遲遲沒有公佈開船日期。除了逛街,就是到港邊的船員之家休息。有船員看到國內各大報海外版天天都有海功號的消息,不知道為什麼都是負面的報導,如設備簡陋、沒有破冰設備、船隻太小等等,和我所翻閱研究的南極蝦開發資料,所認知的任務都不一樣。
        1977年1月5日下午3時海功號總算出開普敦港了。一早就有很多熱情的僑胞到船上送行,連停在海功號後面南非南極研究船船員都跑出來揮手,場面很感人。出港後,船上氣氛詭異,樓上樓下兩樣情,冷熱分明。
        1月9日進入南冰洋暴風圈,氣溫突降,風浪8-9級。我的臥室在船頭左側,感覺陣陣寒氣從船鋼板穿透逼近,聽到海浪怒吼拍打船體的聲音,我害怕,我心裡茫然,不知道報紙「登陸南極」、「盲人騎瞎馬」的報導是真是假。
        1月14日天氣晴朗,海功號進入南緯60度南極蝦漁場,開始探尋蝦群。蝦群稀疏,下第一網結果摃龜,令人洩氣。船繼續南下,卻接到上級來電報交代不能超越南緯60度。只好回航在南緯60度以北徘徊,大家都很急、很納悶為什麼上級交代不能超越南緯60度。1月21日報務員向領隊請求原諒「不能超越南緯60度」電報翻錯,是「不可以超越南緯70度」。海功號隨即往東南航行,1月23日至南緯65度25分、東經58度30分,魚探機發現濃密蝦群,檢視網位測定器,更換電池,立即下網捕撈,一網補到3.2噸南極蝦。眼看滿甲板淡紅色小蝦,船員一掃多日來的鬱卒,有的等不及煮熟,沾了醬油就生吃起來。
南極蝦就這麼「大」
        中國時報蔡篤勝記者說:今天是123自由日,也是南極蝦奔向自由的日子。接著天天下網都大有斬獲,忙壞了加工研究部門,煮熟作業趕不及捕撈作業,聞到滿船生鮮及煮熟的蝦味,漸漸暖化樓上僵冷的氣氛。

2010年12月2日 星期四

憶海功號首航南極洋(1)

        34年前的今天(1976年12月2日),也就是海功號試驗船出基隆港首航南極洋,執行「南極蝦漁業技術及漁場資源開發計畫」的一天。海功號試驗船全長56.6公尺、寬9.1公尺,深5.6公尺,吃水3.25公尺,總噸位711.5噸。1975年7月12日在高雄豐國造船廠下水,農林廳張訓舜廳長預祝馬到成功命名為「海功」。開航前,領隊李燦然博士陪同所長鄧火土博士特別登船向全體人員勉勵,其中有一句話『年輕人不要做一個坐船的研究員』深深烙印我心。
         從基隆港隨海功號船出海的水試所研究團隊成員有漁業系技士兼股長戚桐欣、加工系技士陳聰松、生物系技士陳忠信、漁業系技士王敏昌等四人,另外有海洋學院漁業學系助教鄭達雄、漁業局技佐張明添、中國時報記者蔡篤勝等三人。海功號試驗船儼然是水試所的縮影,大家相處好像一家人。
        12月5日星期日,經過三天平靜的航行,大家很快就適應海上的生活。下午1時30分船長請蔡記者做專題演講。從「記者是什麼?」「記者就像圓山動物園裡的猴子」,談到「一張報紙是怎麼產生的?」。蔡記者也提議每星期定期舉辦航海講座,如南極蝦漁具漁法、南極蝦加工保鮮等,一方面可調劑孤寂單調的海上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增廣見聞。從駕駛台到機艙,從白天到晚上,船員生活的點點滴滴對蔡記者而言都是新奇的、誘人的、值得報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