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4日 星期六

中、表層拖網漁撈技術

漁撈三部曲探、集、捕。
漁撈三部曲探、集、捕
 中、表層拖網以捕撈棲息於中、表層水域的特定魚蝦類,如鯖、鰺、鮪、南極蝦、櫻花蝦等為主。因此技術上須先探測、掌握魚蝦棲息水層深度及游泳動向,其次要精準調控拖網具的深度位置及速度,瞄準魚群,達到捕獲目的,故中、表層拖網漁法又稱為瞄準式拖網漁法(Aim Trawl method)。 
調控中層拖網具深度的設備:網口機(netsonde)
一般棲息於中、表層水域的魚蝦類,都屬於成群適水溫水平洄游,或日夜垂直洄游,所以配備的探測魚群的儀器設備除水平掃瞄聲納(sonar)、垂直探索魚探(echosounder)外,還配備探測水深水溫的儀器,如水深水溫計(BT)、鹽溫深儀(CTD)等。至於調控拖網具深度的設備,有簡易型的網口機(netsonde),有複雜型拖網具監控系統(trawl remote control system),除了能測知拖網具深度,也能測知網口的垂直高度、水平寬度與網板展開的寬度。
拖網速度改變,會改變網口的垂直高度、水平寬度與網板展開的寬度
影響拖網具深度的因子有曳綱長度及拖網速度兩項。延放或捲揚拖網曳綱長度,可以迅速有效大幅度調整拖網具的深度。雖然提高或減低拖網速度,能緩慢微幅調整拖網具的深度,但同時也會改變網口的垂直高度、水平寬度與網板展開的寬度。不同規模的網板與拖網具,只有一個最適當的拖網速度,才能使網口的垂直與水平高度達到最大。因此,非必要時,不會利用拖網速度來調整拖網具的深度。 
南極蝦表中層網最適當的拖網速度2.0-2.2節(1.0-1.1 m/sec)
1976年11月28日,海功號出海測試首航南極洋調查南極蝦漁業資源所使用的立式網板與拖網具,經測定結果最適當的拖網速度是2.0-2.2節(1.0-1.1 m/sec)。但所用的網板是一般中層拖網用的立式彎型網板,若要捕撈棲息於20-50m表水層的南極蝦,曳綱長度只能延放80-150m,如此一來,可能會因俥葉水流影響無法大量捕獲。當我向領隊李燦然博士報告試網結果時,這件事變成領隊李燦然博士所擔心,又不能說的秘密,只交代我12月2日海功號出港後,找時間再測試想辦法解決。 
利用拖網具監控系統的傳感器(sensor)進行網板調整測試
因此,當海功號航行在風平浪靜的印度洋時,花了3天的時間進行網板改進試驗。日本捕南極蝦用的網板是雙層彎型立式網板,中間空隙用小浮球充填,減輕網板水中重量。海功號用的網板是單層彎型立式網板,所以只好計算減輕浮力所需的浮球數量,繫綁在網板背面。利用拖網具監控系統的傳感器(sensor)安置在網板內側,進行調整測試。海功號進南非開普敦,難怪南非漁業專家不解要問「這是甚麼網板?」 
不能說的祕密:背著浮球的網板
中、表層拖網具不是沿著海底拖曳,而是捕撈棲息於中、表層水域成群的魚蝦類,漁獲魚種單純,如海功號在南極洋作業捕獲的是南極蝦;在中太平洋夏威夷海脊作業,捕獲的不是紅色金眼鯛,就是黑色的旗鯛。
海功號在中太平洋夏威夷海脊作業,捕獲大量的紅色金眼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