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收到一份人工魚礁漁業效益調查及可行性評估研究問卷,是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漁業署100年度科技計畫中的一項。其目的在希望透過問卷調查的方式,瞭解社會大眾對政府所持續推動設置人工魚礁工作的看法,以作為日後漁業署於實施設置人工魚礁方針上之參考依據。問卷分三個部份。第一部份共列有45個問題,供選擇非常同意、同意沒意見,不同意、非常不同意。令人不解的是,連漁業署承辦人工魚礁業務人員的品德、操守、清廉度都列入選項(第26-29題)。第二部份是選擇題共有四題,第三部份是填問卷者的背景資料,簡單的兩題,1.服務單位,2.所在縣市。
記得民國93年6月漁業署委外投放台東縣綠島龜灣的4座鋼鐵礁誤投在珊瑚礁上,引起珊瑚礁學會成員群起抗議責難,透過媒體、研討會、立委等各種管道一舉否定政府30年來推行人工魚礁政策的良行美意,也無視於地方政府及漁民的肯定與歡迎。
中央研究院研究員鄭明修博士擔任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委員,更在96年5月17日第21次工作會議上提案,「建議停止投放人工魚礁,並將其經費落實有效管理海洋保護區」。
中央研究院研究員陳昭倫博士96年11月12日發表一篇「人工魚礁的迷思」。整理國內外人工魚礁的學術研究報告,包括漁業目的與非漁業目的(例如,休閒潛水)。令人驚訝的是,針對人工魚礁的社會經濟效益和環境衝擊與效益的研究卻如鳳毛鱗角的少,因此,人工魚礁整體的成本效益總結必須小心的評估。進一步點出,台灣人工魚礁發展超過30年,從早期漁業資源的培育、防止底拖漁法、棲地保護到休閒潛水的觀光產業,人工魚礁的角色漸漸多樣化。但是,台灣周邊沿海的漁業資源仍舊枯竭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而且近來在軍艦礁投放和在珊瑚礁區投放電線桿礁和鋼鐵礁對健康生態系的影響,使得保育學者和團體對30多年來投入將數10億新台幣的人工魚礁政策與執行上,引發相當大的質疑。人工魚礁在國內外雖然廣泛用於漁業和潛水觀光,但國外多篇重要的研究回顧都質疑人工魚礁的價值。一般而言,用於漁業目的的人工魚礁比起非漁業目的人工魚礁,對於環境具有更高的危險性。因為在許多情況下,人工魚礁會聚集現存的魚類系群,而不是全面增加魚類生產力。短期間,魚群可以很快的被聚集在人工魚礁周邊而增加釣獲率。但是在長期的效應下,如果被聚集到人工魚礁的魚量遠超過魚類生產力的話,人工魚礁明顯的聚魚效應將對魚類系群造成傷害,進而產生過漁效應。特別是對於已遭受超限利用的生態系,無疑的是雪上加霜。
兩年來,漁業署針對人工魚礁問題,召開數次學者專家、地方政府及漁民的檢討會議,提送多次檢討報告,鄭明修博士仍然在98年2月23日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工作分組會議上,再次建議「維護海洋生態資源永續發展,需檢討我國人工魚礁政策」。民國98年12月2日(星期三)上午9時30分,在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第1012會議室召開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生物多樣性組工作會議,探討我國人工魚礁政策。會議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胡興華副主任委員主持,邀請出席的有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顧問鄭明修博士、專家委員李玲玲博士、邵廣昭博士,社團委員,其他專家學者有陳昭倫博士、郭道仁、柯金源、詹榮桂博士、謝寬永博士、田文敏、劉燈城博士等。
政策上漁業署一直以設立88處人工魚礁禁漁區自豪。事實上邵廣昭博士三年前就呼籲漁業署,先進行88處人工魚礁區魚礁總清查。在其「台灣人工魚礁發展的未來挑戰」一文裡,很中肯的建議進行魚礁總體檢,88處人工魚礁禁漁區,有礁體存在的魚礁區有幾處?其各類礁體沉埋、破損、存在分布情形如何?必須先查清楚。然後再就有礁體存在的魚礁區進行效益評估及多元利用分類管理,逐步將魚礁全面納入禁漁區,讓人工魚礁真正發揮培育資源的功能,而不是提供漁民增加漁獲的副漁具。
民國100年了,漁業署的科技計畫,還在委託學術單位進行問卷調查,作為日後設置人工魚礁方針上之參考依據。
2011年8月27日 星期六
2011年8月20日 星期六
新北市澳底人工魚礁禁漁區
澳底魚礁區水文及礁體分怖情形(王敏昌2003) |
根據漁業署1999年12月27日公告資料,中心位置經緯度在N 25°02'59"、E 121°57'10",半徑0.5浬範圍內,水深40公尺。1987-1989年投放1.9m水泥礁318個;1990-1997年投放FRP船礁9艘、2m水泥礁1800個;2001年投放軍艦礁1艘(慶陽艦);2002-2006年投放電桿礁1650個。
2003年用側掃聲納及魚探進行調查,礁區底質滿布小粒鵝卵石,礁岩底下為砂。共找到4座船礁,其中慶陽艦礁已有破損,中心位置經緯度為25-02.941N、121-57.155E (WGS84)。船身略向右舷傾斜15度,船艏朝西南,以接近正坐座落在海底,船體結構大致完整(80%),在艦長四分之一處,靠近船艏位置船體斷裂,前段左傾約60度,但仍與船身連接。斷裂部位鏽蝕相當嚴重,其餘船身未見明顯鏽蝕情形。
水泥礁及電桿礁則散落於軍艦礁北邊的天然礁盤上,礁體分布明顯成A、B、C三大群,A群中心位置為25-03.789N、121-56.756E (WGS84),B群中心位置為25-03.676N、121-56.938E (WGS84),C群中心位置為25-03.274N、121-57.050E (WGS84)。
有數艘刺網及遊釣漁船經常在軍艦礁區上作業,因此有數張流刺網纏繞在舷邊欄杆,及甲板近船橋位置,覆網情形,嚴重影響軍艦礁培育漁業資源的效果。
慶陽軍艦礁上纏覆著流刺網具 |
2011年8月13日 星期六
「極地任務--海功號南極探索」新書出版
孕育近兩年,「極地任務--海功號南極探索」一書終於出版了。
喚起你我對極地任務中珍貴的回憶與心路歷程,讓台灣漁業史上最輝煌、最重要的一頁重現於世。
極地任務期間,海功號船上每一個人的背景和內心世界,絕不能只憑個人臆測。因此,作者花了近兩年的時間,除收集相關船舶、漁業與海洋專業知識外,也蒐集當年的簡報與個人的筆記、日記資料,並先後訪談了當年參與計畫的重要人員,如農復會闕壯狄組長、盧向志顧問、陳長江船長、簡華龍大副、楊漢魁二副、戚桐欣股長、張明添觀察員、胡宗駒記者以及李燦然領隊家屬等,只為了使本書內容力求合乎事實真相。也為了讓社會大眾能產生閱讀興趣,作者採用了類小說的寫作方式。
聽聽先賭為快的先進們怎麼說。
李健全(亞太糧肥技術中心主任 )
「海功號」往日的傳奇,正逐漸褪色,被淡忘。
我們不容青史盡成灰,我們儘最大的可能存真。
向所有參與「海功號」南極之行者致敬!
胡興華(農委會副主任委員)
「海功號」南極探險為台灣創下許多令人驕傲的歷史紀錄,是非常重要不容遺忘的史實。莊慶達老師、碧菡老師更不計心力,執著投入找回「海功號」歷史,邀請訪問當時參加南極航次的英雄,將探險的過程記錄編輯成書,為「海功號」空前偉大的壯舉,留下較完整的歷史記錄。
經由本書看到更完整的資料,特別向大家推薦,表達對他們的敬意。
沙志一(農委會漁業署署長)
《極地任務–海功號南極探索》一書,以活潑寫實又生動的筆觸將整個首航南極洋的相關記錄及試驗船上所有工作人員的生活點滴詳實記載下來,讓人有雖未親自參與航程,卻有身歷其境之感觸。
對於莊理事長及作者等人的用心與貢獻,將海功號相關文獻資料的蒐集與保存竭盡心力,更是敬表感佩。
2011年8月6日 星期六
女兒是父母前世情人
今天是七夕情人節,後天是八月八日父親節。
女兒三歲時就跟著媽媽去幼稚園,耳濡目染喜歡美勞,加上手指靈巧,常說「自己教的」學會製作卡片。每年的父親節都會收到她自己做的「爸爸節卡片」,讓我「足感心」前世情人好幾年。
六歲上小學,女兒說要自己搭公車去學校。我只好偷偷的跟在她後面,等公車、上公車、下公車、過馬路,一直到她安全走進學校走廊,我才折返搭車去上班。連續跟了一個禮拜,確信她有能力獨自上下學,才放心。有時候姊姊會先去幼稚園接弟弟回家,然後教弟弟吹笛子,自己拉小提琴,玩角色扮演遊戲。
弟弟在媽媽、姊姊的帶領下,對美勞也有興趣,小學課本上空白處,就是他塗鴉的好地方,反映的是平時爸爸媽媽如何的嘮叨。父親節也都會收到他自己做的禮物。也是「自己教的」,利用魚羔木板上刻「不生氣」三個大字,旁邊寫上「爸爸節快樂」。
現在姊弟倆都長大了,還是一樣貼心,去年送背心式按摩器,今年送ipad2,爸爸節再加送ipad2的背袋。謝謝yo、謝謝sean,讓我們一起加油、努力。
sean在小學國語課本上的塗鴉 |
2011年8月1日 星期一
海功號的呼喚
重生後的海功號在晚上顯得更有生命力 |
海功廣場提供人們親子歡樂休閒最佳場所 |
記得去(2010)年 6月8日,曾隨我出海,首航南極洋的中央通訊社記者胡宗駒先生,參加國立海洋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與台灣海洋保育學會主辦的「世界海洋日」及「海功號首航南極洋34周年禮讚」系列活動,在基隆碧砂漁港重見我的樣子,登船走在鏽蝕斑駁的甲板上時,胡先生說:不禁有想哭的傷感。那天胡先生離開碧砂漁港前,一再回頭看望那老態龍鍾的我,深深感歎我會和他那(1976)年隨船一同遠赴南極洋的那些人一樣,終必會走入歷史,被人們遺忘。
今天,我能再次雄偉的站在碧沙漁港,俯瞰廣場上休閒嬉戲的人民,許多慕名而來仰首看我,拿著相機對我猛按,更讓我要感謝海洋大學莊慶達老師、華健老師及所有關心我的人的用心良苦,極力想把台灣漁業史上可歌可泣的壯麗篇章,如實地保存發揚。只是,當看到許多人站在人字屋頂型牌坊前,一臉疑惑抬頭看著我,又低頭看著牌坊時。我知道他們在找「我的事蹟介紹」,儘管我喊破喉嚨,強光眨眼暗示,「我的事蹟介紹」在旁邊不顯眼的牌坊,背對著我才會看到。唉!為什麼不擺放在人字屋頂型牌坊前,讓來往遊客很輕鬆迅速就看到「我的事蹟介紹」。
最後,我要向我的老東家,農委會水產試驗所,說一聲謝謝。要不是廖一久所長當(1993)年不把我以新台幣一元賤賣給基隆市政府,今天,我也許不會站在這裡了。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