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31日 星期一

知足常樂、好運纏綿迎蛇年

知足常樂、好運纏綿迎蛇年
2012龍年尾,剛開完「心靈之美」書畫展的同事張老師轉達作家楊念塵先生的致意,送來一幅葉國居先生如意蛇年的書法作品。
2013如意蛇
什麼都好
啥都如意
說甚做甚
想啥有啥
幸福回繞
好運纏綿
「如」字起頭,唯妙唯肖如蛇頭。
蛇尾部分有大片空白,於是擺掛兩隻用藍、白色如意線編的蜘蛛,整幅作品貼掛在研究室進門的牆壁上。
知足常樂
自從張老師幫我的「線編蜘蛛」題字「知足常樂」後,因為蜘蛛諧音「知足」,我更喜歡「線編蜘蛛」。用張老師的題字「知足常樂」為標題,將不同造型的「線編蜘蛛」,裱框當禮物送給好朋友。有時候,利用破損打算丟棄的飾品,加以改裝再配上「線編蜘蛛」,可以讓飾品獲得新生。
各種顏色、材質的線編蜘蛛
讓我更投入「線編蜘蛛」的是老伴的鼓勵。老伴常常有很好的創意念頭,建議我用不同材質、粗細的線,不同顏色的線,編製蜘蛛,各種顏色、材質的線編蜘蛛,都會獲得很好的效果。老伴的生肖屬「虎」,我的生肖屬「鼠」,因此戲稱我們的成果就叫「虎頭鼠尾」作品。例如,王瀚先生從南非帶回來送的犀牛浮雕飾品,因掛繩斷,飾品掉地上,犀牛角及腿斷損,於是拆掉犀牛浮雕,另外繫掛一隻大的「線編蜘蛛」。
改裝飾品,獲得新生
希望2013如意蛇年,『知足常樂、好運纏綿』。

2012年12月2日 星期日

再談鰻魚放流

日本鰻 Anguilla japonica
鰻魚 (日本鰻 Anguilla japonica) 是台灣重要的淡水養殖種類,盛期年產值曾達台幣168 億元,因而贏得「養鰻王國」之美譽。每年需15-50 噸鰻苗,均是捕撈自沿岸及河口區域,每年冬季漁民捕撈鰻線 (鰻苗),成為主要經濟來源,因此鰻線又有「水中黃金」之稱。
捕撈鰻線 (鰻苗)的竹筏與網具
水試所在2011年12月出刊的「水試專訊」第36期,有一篇「回顧台灣的鰻魚放流」特別報導,詳細述說水試所鰻魚放流的時空背景與經過。自1976年至2010年陸續執行了45 次的鰻魚放流,計約3.8萬公斤,10 萬尾。此項放流工作對資源培育普獲台、日養鰻業界之重視與肯定,有助於台灣養鰻事業的穩定發展。
海洋放流種鰻
但自2005年至2008年天然鰻苗捕獲量逐年減少,僅5-25 噸,嚴重匱乏,致使苗價高漲,2010 年每尾高達台幣100 元以上。鰻魚養殖成本提高,產量也因之銳減,年產值僅約台幣62億元左右,影響產業的發展甚鉅。因此,水試所檢討過去海洋放流種鰻的效益,根據學者、專家之意見,自2005 年起,改在鰻苗捕獲較多的河川,如宜蘭縣宜蘭河、屏東縣高屏溪或有自主性護漁之河川,如苗栗縣後龍溪、新竹鳳山溪等處放流。放流鰻魚分為成鰻 (1-3 尾/kg) 以及幼鰻 (50-80 尾/kg) 二種。此外,為提升追蹤評估放流效果,增加了動物晶片及耳石螢光等二項較新的標識,並請台灣大學漁科所協助評估放流效益。
河川放流種鰻
文中檢討放流鰻回收情形,由於缺少有經驗專業撈捕人員,同時簡易的籠具常遭破壞或被偷漁獲之情事,使回收鰻魚數量偏少,嚴重影響放流效益之評估與追蹤。結語提到靠水產試驗所左支右絀的技術人力單方面投入,實難以盡其功。
水產試驗所人才濟濟
其實,水產試驗所人才濟濟,有養殖專家、生技專家、海洋生物及漁撈專家,只是沒有團隊分工合作精神而已。若由副所長擔任總召,召集水產養殖組、海洋漁業組、淡水繁養殖中心、東港生技研究中心、沿近海資源研究中心等單位的各類型專家,打破建制組成鰻魚資源研究團隊,分組分別就近負責宜蘭縣宜蘭河、屏東縣高屏溪、新竹鳳山溪等處之放流計畫,進行(1)放流前後河川中、下游水域環境與棲地生態調查。(2)放流前鰻蓄養、測定、運搬與標識。(3)放流後鰻之回收、追蹤與評估。同時結合民間護漁組織,以及對資源培育有共識的漁民共同參與,俾能群策群力、相輔相成,達到鰻魚資源永續的最終目標。
捕鰻筒



2012年11月29日 星期四

種鰻放流試驗

宜蘭縣宜蘭河岸邊的東港榕樹公園
2012年11月27日下午14:00,水試所在宜蘭縣東港榕樹公園宜蘭河岸邊,由劉副所長主持,舉行種鰻標識放流暨鰻魚資源復育宣導活動。
2012年種鰻標識放流暨鰻魚資源復育宣導活動
這是繼2010年12月23日第三次在宜蘭縣壯圍鄉東港榕樹公園,舉辦「鰻魚資源復育暨種鰻放流宣導活動」,希望喚起大眾對於此產業和生態的重視,並藉此機會向民眾宣導鰻魚保育的相關知識。(水試專訊33)
劉副所長主持種鰻放流儀式
台灣鰻魚的養殖面積約 3,500餘公頃,每年鰻線的需求量約為50公噸。近年來,天然鰻線的年產量降至10公噸以下。鰻線嚴重不足,鰻魚的實際放養面積僅1千餘公頃而已。
放流的種鰻
水試所自1976年起開始實施種鰻放流工作,至1996年已放流種鰻20餘公噸(約3萬7千尾),此項積極增加鰻苗資源之措施,普獲國內、外養鰻界之重視與肯定。因應養鰻界之要求, 1996年1月13日上午09:00,在高雄前鎮漁港碼頭,繼續實施種鰻放流工作。由廖一久所長主持儀式後,利用「海富號」試驗船將種鰻裝運出海放流於小琉球附近海域。(潮訊86)
海洋放流種鰻
1997年1月17日上午09:00,仍然在高雄前鎮漁港碼頭,由廖所長主持,舉行第17次種鰻放流典禮,經性激素人工摧熟,並植附標籤的種鰻1,500公斤,利用「海富號」試驗船運往小琉球附近海域放流。(潮訊98)
1999年利用「水試一號」試驗船公海放流種鰻
1999年5月17日上午09:00,水試所在基隆正濱漁港碼頭,舉行第19次種鰻放流典禮,利用「水試一號」試驗船將種鰻裝運出海,前往菲律賓海西馬里亞那海嶺南方海域(北緯14度、東經141度)放流,首次在公海實施種鰻放流試驗(潮訊126)
2005年開始河川放流種鰻
2005年開始,水試所與台灣大學漁業科學研究所合作執行「 鰻魚生態調查與資源培育 」計畫,為究明鰻魚的生活習性、食性、產卵迴游路徑等生態之謎,決議將過去的海洋放流,改為河川放流。2005、2006兩年,分別在宜蘭縣宜蘭溪、新竹縣鳳山溪、苗栗縣後龍溪與屏東縣高屏溪等處,共計放流成鰻(2–3尾/公斤)3600尾。(水試專訊19)
成鰻體內植入微電子晶片
放流之成鰻體內均經植入微電子晶片及耳石螢光染色標識等處理,以便追蹤評估放流效果;另外,為便於漁民由外觀即可輕易辨識放流鰻魚,每尾都再以剪尾鰭標識。再者,為進行長期的生態調查,2006 年起,除了成鰻外,另在新竹縣鳳山溪及苗栗縣後龍溪上、下游,分別放流 50 - 100 尾/公斤之幼鰻3000尾。該些幼鰻也採取浸泡四環素螢光染劑及剪尾鰭條等多重標識方法,以利追蹤研究。(水試電子報2007.03.15)
宜蘭縣宜蘭河河口放流種鰻地點
回顧台灣種鰻放流『試驗』(水試專訊36),36年來由海洋放流,改為河川放流,由人工摧熟植附標籤,到植入微電子晶片及耳石螢光染色標識,想問鰻魚的生活習性、食性、產卵迴游路徑等生態之謎,究明了沒?
36年來種鰻放流『試驗』

2012年11月25日 星期日

海建號試驗船重生記

2012年11月19日,天氣陰涼,海上風浪約4-5級。
轉型為遊艇港的碧砂漁港
今天是海建號試驗船變身為人工魚礁海上投放的日子。一早約10:00,就來到轉型為遊艇港的碧砂漁港,遠遠看到經過改造後的海建號船礁,靠泊在基隆區漁會八斗子修造船場碼頭邊,船體內部已經清空,工作人員正忙著進行炸藥裝設作業。外觀上仍然保持完整原貌,主甲板上除駕駛室保留外,其餘桅桿、煙囪等突出物都拆除了。 
改造後的海建號船礁,靠泊在八斗子修造船場碼頭邊
海建號試驗船是1981年11月在高雄建造,總噸位154.3噸、主機馬力800hp,長34.6公尺、寬6.1公尺、吃水深2.41公尺。
1981年秋刀魚棒受網造型的海建號試驗船
最初是以秋刀魚棒受網的雄姿服役於水試所,中期配合台灣西南海域漁業資源調查及漁場造成開發研究,改成專業流刺網作業及漁場環境觀測研究船。後期執行漁業署委託計畫,進行人工魚礁投放後效益調查,使用側掃聲納及科學魚探探勘各縣市人工魚礁禁漁區各類礁體堆疊、沉埋及分佈情形,航跡遍及台灣周邊海域。
海建號試驗船使用側掃聲納探勘望海巷魚礁分布情形
海建號在2010年底報廢,服役近30年。基隆市政府承漁業署委託將海建號試驗船製作成人工魚礁,規劃投放於望海巷人工魚礁禁漁區。希望藉由海建號船礁的加入,使望海巷瑰麗的海底,增添一座兼具船釣、海底觀光、生態旅遊多元利用的魚礁,也使海建號試驗船獲得重生,開展第二春持續資源保育工作。
拖船緩緩將海建號船礁拖往望海巷魚礁區投放
約12:30炸藥安裝作業完成,拖船緩緩將海建號船礁拖離碼頭出港,頂著5級風浪,繞過尖山子鼻前往望海巷海域,在預定投放位置(25-08.509N、121-48.704E)錨碇。
搭遊艇出港見證海建號船礁投放作業
基隆市政府深覺海建號船礁的投放活動,深具海洋保育教育意義,特別舉行了盛大的慶祝活動。除了在海科館前潮境公園寄居蟹廣場佈置岸邊觀賞會場,也邀請漁業署、水試所、海洋大學、海科館、媒體及海洋志工分別搭乘巡護船、大小遊艇共七艘出港全程參與,見證海建號船礁爆破下沉之歷史紀錄。
基隆市巡護船靖海二號
我帶著衛星定位儀(GPS),搭乘基隆市巡護船靖海二號,於13:05出碧砂漁港前往望海巷魚礁區。
繞行海建號船礁一圈
13:35其他大小遊艇也陸續抵達望海巷海域,海建號船礁已經在預定投放位置錨碇,大家繞行海建號船礁一圈後,分散在船礁四周觀看見證。
觀看海建號船礁在預定投放位置錨碇
 13:50船礁上工作人員再次檢查炸藥安裝情形,沒有問題後先施放彩色氣球,然後撤離。
海建號船在2012111914:00引爆
14:00一切準備就緒,透過對講機由在岸邊觀賞會場的張通榮市長帶領讀秒,「…5、4、3、2、1」,『碰!』一聲巨響,巡護船跟著震撼一下,只見一股黑煙從海建號船礁中央竄升。接著就看到濃煙籠罩整個海建號船礁,濃煙散開後海水面已快淹到船礁主甲板,霎那間船頭沒入水中並噴出一股水柱,好像鯨魚噴水般,瞬間潛入海裡,前後過程僅短短5分鐘。
2012111914: 05海建號快速沉沒變身為魚礁
根據92年7月海建號試驗船使用側掃聲納在望海巷魚礁區的調查,共找到114座船礁,散落於水深30公尺以深的海床,有些船礁甚至投置於50-60公尺深處,有點像廢船處理場,水泥礁群則分佈於水深20-30公尺之間。各型礁體分布成10群,A1群中心位置為25-08.685N、121-48.758E (WGS84);A3群中心位置為25-08.557N、121-48.725E (WGS84);A4、A5群為早期投放之1公尺水泥礁,稀疏分散,A5群中心位置25-08.402N、121-48.702E (WGS84);A6群散置船礁,中心位置為25-08.502N、121-48.841E (WGS84);A7、A8群有大量船礁在水泥礁上,A7群中心位置為25-08.553N、121-48.875E (WGS84);A9、A10為船礁群,A9群中心位置25-08.693N、121-48.852E (WGS84)。
望海巷魚礁分佈情形及海建號船礁投放見證航跡
海建號船礁投設位置則介於A3、A4礁群之間,中心位置25-08.498N、121-48.669E (WGS84),水深24.5公尺,好像牧羊人看顧著整個望海巷各類型魚礁群。祝福海建號試驗船有很好的歸宿,開啟有意義的第二春生涯,繼續在海底為海洋保育付出。

2012年10月18日 星期四

雙桅蝦拖網船

北美典型雙桅蝦拖網船(double-rigged shrimper)(from finecommittee.org)
2012年10月16日,一個很難得的機會,來到台灣省漁會擔任101年度輔導漁村產業發展計畫下「漁村社區經營策略及方針研習主管班」講習會講師,講授「漁業資源現況及管理」。其實最高興的是能與一些幾乎快忘掉名字的老朋友見面,就是當義工,也會答應來授課。 
水試所1972年建造的鋼骨水泥試驗船「東山號」
授課完畢,老朋友葉組長、陳組長拿出一張有各種大小不同的漁船模型圖,說是總幹事給他們的考題。原來台灣省漁會蒐集一些漁船模型,擺設在大門進口的屏風後面,常常會有訪客會問這是什麼漁船?沒有人能回答。 
「東山號」在宜蘭大溪,進行雙桅蝦拖網具試驗
我一看就認出有四、五艘漁船是北美墨西哥灣海域作業的雙桅蝦拖網船。因為水試所在1972年有一艘鋼骨水泥建造的試驗船「東山號」,就是這種雙桅蝦拖網船型(double-rigged trawler),也曾帶領「東山號」在宜蘭灣,進行雙桅蝦拖網具試驗。 
雙桅蝦拖網船作業圖(Source: Oregon State University)
雙桅蝦拖網船作業是在船兩側各拖曳一頂網具。拖網具有兩種,一種是板拖網具(otter trawl),利用兩片網板(otter board,或稱door)來展開網口;另一種是桁拖網具(beam trawl),利用橫桿固定張開網口。在港內停泊時,板拖網具(otter trawl)會將網板卸除放在兩側船舷,網具則吊掛在船尾,如上圖。若是使用桁拖網具(beam trawl)則直接吊掛在雙桅桿上。省漁會蒐集的漁船模型這兩種網具都有,另外有一艘是西班牙的章魚籠具漁船,一艘艉式拖網船,一艘刺網作業船,另一艘沒有漁網具的可能是魚貨運搬船。 
北美墨西哥灣作業之雙桅蝦板拖網船(Photo courtesy of NOAA)
其實台灣早期也有雙桅蝦桁拖網漁船,分佈於台南、嘉義、雲林等縣市。北起雲林、麥寮,南至安平一帶,水深70工尺以淺海域,海底底質為泥砂、平坦遼闊,蝦類資源豐富。 
台灣早期的雙桅蝦桁拖網海上作業圖
1973年3月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農業委員會前身)出版了一本陳明榮編的「台灣之漁具漁法」(農復會特刊新十一號)。在漁業組組長陳同白先生的序裡清楚說明該書編印過程。為改進漁具,促進漁業增產,1956年12月補助水試所、漁業局辦理台灣漁具漁法調查,歷時9個月完成。後因漁業科技進步,漁具漁法改進甚多,再次於1970年9月至1971年6月請漁業局、水試所、海洋學院專家學者深入各地漁港、漁村調查,由漁業局技士陳明榮編寫、高雄市漁會莊索先生繪圖,如上圖。書中第23頁有蝦桁曳網介紹。
現代在台灣西南海域作業之的蝦桁拖網
台灣雙桅蝦桁拖網具結構設計還被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收錄在其出版的「小型漁具漁法圖譜」(FAO catalogue of small scale fishing gear)一書裡。 目前台灣蝦桁拖網船大型化,而且改成單桅桁網作業,已不再使用雙桅方式作業。桁拖網的橫桿上,固定網口張開的裝置也改成直徑約四、五十公分的輪型,在高雄興達漁港碼頭邊就能看到。

2012年10月13日 星期六

「海富號」試驗船要出嫁

「海富號」試驗船捐贈典禮在水試所七樓國際會議廳舉行
光輝的10月11日上午09:30,馬紹爾群島共和國總統羅克亞(Christopher Loeak)伉儷及外長穆勒(Phillip Muller)伉儷、酋長院議員賀米歐司(Heltera Hermios),以及馬國駐華大使卡布亞(Phillip Kabua)伉儷等十餘人,在警車前導下來到裝飾得喜氣洋洋的水試所,迎娶「海富號」試驗船。
農委會副主委陳文德親手將「海富號」試驗船交給馬紹爾群島共和國總統羅克亞
典禮在水試所七樓國際會議廳舉行,首先由女方介紹人外交部董政務次長國猷致詞,接著男方介紹人馬國外交部長穆勒致詞,最後由女方主婚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副主委陳文德親手將「海富號」試驗船交給新郎馬紹爾群島共和國總統羅克亞。 
馬紹爾群島共和國總統羅克亞回贈禮物給農委會副主委陳文德
在場觀禮的有駐馬紹爾群島共和國李大使自剛及外交部相關官員、農委會相關官員及漁業署江英智副署長、水試所所長郭慶老與全體人員。 
典禮結束在「海富號」試驗船螢幕前合照
「海富號」試驗船是在1980年由豐國造船公司所建造的314噸級鋼殼單推進動力多用途漁業試驗船,由當時的農林廳廳長許文富命名啟用,總長約37公尺,寬度8.1公尺,主機馬力為 1100 PS,巡航速為11.5節,最大速可達12.5節。
「海富號」最初設計船型:美式鰹鮪圍網船型
「海富號」最初設計船型是美式鰹鮪圍網船船型,同時配備有一艘小快艇「小海富」,圍網、拖網兩用曳綱絞機、網口及網位測定儀等。後來因試驗研究需要,將船型整修改成艉式拖網船型,亦即目前所見情形。 
「海富號」試驗船在巴紐群島海域進行美式圍網試驗
30年服役期間,執行任務主要有巴紐群島美式圍網試驗、南中國海漁場開發調查、東沙群島表層人工浮魚礁試驗、台灣海域鯔魚資源調查與監測、表層人工浮魚礁設置、台灣周邊海域新漁場造成研究,以及小琉球附近海域種鰻放流等工作。 
「海富號」試驗船在台灣周邊海域投放人工浮魚礁
近幾年來,台灣圍網業者持續與馬紹爾簽訂入漁合約,馬紹爾漁業當局則盡可能,優惠台灣圍網漁船業者,對台灣圍網業者的經營,以及馬紹爾政府的經濟收益創造互惠共利的局面。雖然「海富號」試驗船致贈馬紹爾群島共和國,未來將由馬國改裝為貨船,擔任離島間運輸接駁貨物之用。但最終以原始美式鰹鮪圍網船型設計,進入馬紹爾圍網漁船作業海域,沒有葬身海底,也許是一種宿命。預期未來馬紹爾與台灣在外交關係架構下,將持續合作以增進邦誼,促進雙方各方面的發展。
「海富號」試驗船捐贈時現貌

2012年10月6日 星期六

心靈之美,十足快樂

「心靈之美」書畫展
同事眼中樂觀進取、喜歡幫助人的「張姊」,個子不高,圓圓的臉,咪咪的眼,上弦月似的嘴,微露白晢的牙齒,臉上總掛著陽光般燦爛的笑容。「張姊」下個月(10月16日)要在基隆市文化中心第三、四陳列室開書畫個展,展期20天。她說書法可以「調心」,佛畫可以「養性」,所以將書畫展取名為「心靈之美」。其實年初,「張姊」就先告訴我她向基隆市文化局申請個展的事,雖然一再叮嚀不要舖張破費,誠如「張姊」所說「心靈之美」書畫展並不是為名利,純粹是一種樂趣、一種快樂。我也默默進行祝賀她的個展「十足快樂」。 
臉上總掛著陽光般燦爛笑容 「張姊」
「張姊」喜歡紅色,因此用紅色珠寶線編了一隻蜘蛛送她。她則用毛筆寫了「常樂」兩個字,並將紅色蜘蛛黏在字前面,然後裱掛在座位後面的牆上。她說這叫「知足常樂」。
「十足快樂」
 這次使用6條直徑1mm,長60公分的紅色玉線,2條直徑1mm,50公分金色珠寶線,編成一隻背部參有兩條金色v字型的大紅蜘蛛。用6條直徑0.4mm,長50公分的紅色玉線,2條直徑0.5mm,40公分白色尼龍線,編成背部參有兩條白色v字型的小紅蜘蛛,共編了6隻。另外用6條直徑0.5mm,長50公分的白色尼龍線,2條直徑0.4mm,40公分紅色玉線,編成背部參有兩條紅色v字型的小白蜘蛛,共編了3隻。然後在塗了金色有7個分支的竹枝上,利用直徑0.2mm白色尼龍線,編成6個蜘蛛網。將大小共10隻蜘蛛佈置在蜘蛛網上,取名為「十足快樂」。祝賀「張姊」的「心靈之美」書畫作品展出,「十足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