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28日 星期六

扒網(三腳虎)捕魚優勢惹眼紅

現代化的扒網漁船,船速快,操作敏捷,作業效率高
        2008年11月1日自由時報記者楊宜敏宜蘭報導:昨天遭丟汽油彈的高雄籍「昇益利」號為扒網漁船組,屬1加2的作業方式,寄籍蘇澳港。這次發生事端的貢寮漁會也有3組扒網漁船,據熟悉當地作業的漁民表示,南方澳的扒網漁船設備又新又好,到當地作業,難免會讓對方漁民看了眼紅。蘇澳籍的扒網漁船幾乎都在台灣的東北海域作業,專門捕撈鯖、鰺魚類。資深漁民私下透露,蘇澳籍的船組到當地作業,不免誤觸當地漁船的傳統作業漁區,下網搶漁獲,絞網擦搶走火的情況不時發生,甚至曾有蘇澳漁船在當地靠岸卸貨時,兩地漁民就直接在岸上大打出手。
俗稱「三腳虎」的扒網漁網具結構海上作業情形

        1973年漁具專家陳明榮前輩編著的「臺灣之漁具與漁法」,扒網為上層迴旋式曳網,將扒網歸納於拖網類。
        2002周耀烋等新編「臺灣漁具漁法」,扒網(俗稱白網、三腳虎)的網具是由兩袖一囊組成,網具的形狀類似拖網,係屬有囊圍網的一種,因地域以及對象魚種的不同,網具構成稍異,但卻將扒網歸納於火誘網類。
扒網的捕魚作業方式
        俗稱「三腳虎」的扒網(lampara net),最早是澎湖漁民用於捕獲鳁類等洄游性魚類,大都是採船組的作業方式。扒網漁船組在夜間抵達漁場後,母船、火船均開啟集魚燈集魚,二船以燈號聯絡。當魚群聚集到可以投網時,母船慢速駛向火船,然後關燈,使魚群移向火船聚集。這時母船駛向火船的上流斜前方開始投網,先投下大型浮體,然後繞著火船,依序投出綱索、袖網、袋網及另一端袖網,最後拾起大型浮體,將火船包圍在網口部。最後利用捲網機收揚綱索、袖網、袋網,火船在網口經過時,適時划出網外。根據扒網的捕魚作業方式,完全和蘇澳的大型鯖鰺圍網船組捕魚作業方式一樣,所以應該將扒網(俗稱白網、三腳虎)歸納為圍網類。
        近年來,由於船機科技的進步,扒網漁船的船速快,操作敏捷,作業效率高,節省人力,經營成本低等諸多優點,適合捕撈表中層的魚類,目前已成為蘇澳、林園等地重要的沿近海重要漁法之ㄧ。宜蘭縣近海圍網漁業協會總幹事邱嘉進說,原名為「扒網漁船」的「三腳虎」,近幾年來,改名為近海圍網,一般都是以船組方式作業,目前協會會員共有21組,高雄籍漁船寄港有3組,整個扒網漁業漁獲收入更是佔了蘇澳區漁會的3分之1強,有逐漸取代大型鯖鰺圍網的趨勢。
焚寄網漁網具結構海上作業情形
        討海人廖鴻基說俗稱『三腳虎』的圍網漁船,它通常在天黑後作業,在黎明時返航。『三腳虎』用強光引誘魚群聚集之後,迅速地一網打盡。因此,牠們的漁獲通常以『噸』來 計算。根據漁業法規定,圍網漁船應該離岸三海浬才能作業。但是,當魚季來臨, 它們就在近海作業,小船就捕不到魚了。
        希望漁政管理的大人們能聽到「討海人」的心聲。

1 則留言:

  1. 請問文章當中的圖片是您手繪的嗎?抑或是您從哪裡取得的呢?如果這是你您個人的圖片,可否借我使用在海洋專題寫作當中?敝人只是想為文章增添色彩,不會拿去做其他用途,先在此謝謝您的付出。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