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側掃聲納探查大武崙魚礁區礁體分佈及聚魚情形(王敏昌2003) |
根據漁業署資料,大武崙魚礁區公告位置為N25°10'45"、E121°42'40",早在1975年就設立,投放船礁13艘,1976-1980年投放2m水泥礁365個,1981-1989年投放1及1.5m水泥礁340個,1990-1998年投放2m水泥礁2925個,2002-2006年投放電桿礁800個。
2003年以側掃聲納探測,共找到83座船礁,散落於水深30公尺以深,即水泥礁群之東側及北側,中心位置為25-10.336N、121-43.434E (WGS84),舊船礁部分有沙埋現象。各型水泥礁礁體分布成4個礁群如下:A群為早期投放之1公尺水泥礁,水深25公尺,中心位置25-10.261N、121-42.880E (WGS84); B群中心位置為25-10.348N、121-43.031E (WGS84),水深30-35公尺;C群中心位置為25-10.267N、121-43.416E (WGS84),水深30-35公尺 。最北的D群為去年新投放的電桿礁。
|
大武崙魚礁區礁體分佈情形(王敏昌2003) |
2003年詹榮桂等潛水調查,魚礁主要呈單層堆疊,部分為兩層堆疊,排列均相當緊密相連。礁體構型完整,極少數在堆疊下層有破損情形。沙埋約達1/2-1/4礁體高度 (0.5-1公尺) 不等,整體平均沙埋約0.6公尺。礁體附著性生物主要有絲狀藻、水螅體、石珊瑚、海綿、海鞘等附著生物。整體附著生物覆蓋率約為60%左右。魚類有18科36屬45種5452尾。其中優勢科為隆頭魚科 (Labridae) 有8種,其次為天竺鯛科 (Apogonidae) 及雀鯛科 (Pomacentridae),均有5種。優勢種為褐尾紋天竺鯛 (
Apogon nitidus),共記錄到1560隻,其次為燕尾光鰓雀鯛 (
Chromis fumeus) 有760隻。記錄到成群的三線雞魚(
Parapristipoma trilineatum)、雙帶烏尾冬(
Pterocaesio digramma)及金帶細鯵(
Selaroides leptolepis)洄游在水泥礁及中水層之間,不過數量均不是很多。在礁體之上的2公尺範圍內則有燕尾光鰓雀鯛及條紋新雀鯛(
Neopomacentrus cyanomos)聚集。礁體內可見大量的褐尾紋天竺鯛及箭天竺鯛(
Rhabdamia gracilis)佔據。而在礁體周圍沙地上,可見到成群的黑斑鯡鯉 (
Upeneus tragula) 及紅帶海鯡鯉 (
Parupeneus chrysopleuro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